首先要随时注意观察,走路磕碰不稳,絮絮叨叨,动作笨拙,发牢骚都表现出了动作协调性和意识清醒程度的改变。如果发现周围人或自己出现这样的症状,就要警惕失温症了。
判断时可使用冷静测试法:如果此人不能走30步直线(和看人是否喝多了类似,真喝多了就另说了),那么可以判断为失温。如果发抖能在控制下停止(努力告诫自己:别抖,别抖,并能控制住肌肉的抖动)可以判断为轻度失温。
做一道较复杂的计算或推理题(如从100往下数,每次减掉9或7)。如果失温,肯定算不出来(注意:高海拔环境中的高原反应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发抖在控制下不能够停止(努力告诫自己:别抖,别抖,但就是停不下来)可以判断为中度至重度失温!
如果不能够摸到规则的脉搏,这说明此人的核心温度已经在32.22~30度之间了。再不救肯定会死。
重度失温症患者可能会像胎儿一样蜷缩起来。试着把他的胳膊打开,如果他的胳膊又缩回去了,说明这个人仍然活着。已经死掉的肌肉是无法活动的。
失温症状的判断,按逐渐加重的顺序为:
控制不住的颤抖。
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步伐不稳。
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剧烈颤抖。
不合常理的举动,例如,脱掉外衣而不知道其实很冷。
停止颤抖。此时进入非常危险状态。
皮肤发白,变青。
瞳孔放大。
心跳和呼吸剧减。
肌肉发硬。
(1)增加体液和燃料
给患者补充热糖水。
重度失温的人,胃肠不会再消化食物,但是会吸收水分和糖。每隔15分钟喂一次稀糖水,太浓了不好吸收。能量棒、士力架之类食品同时含有糖和蛋白质,会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供应必须的卡路里使病人自己复温。
排尿。
在寒冷条件下人更容易排尿。因为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肾脏会将血液中多余的水滤除,以控制血压。一个满的膀胱会浪费热量,所以排尿是应该的。护理者很可能需要帮助患者排尿。把包裹层打开,然后再合上,速度要快并避免弄湿。注意用热糖水来保持患者的体液水平。
(2)用物理方式加热
外部的热量可以被传导到主要动脉里,然后流至核心。
例如:加热颈部,腋窝,鼠蹊部(大腿的根部)都可以加热其附近的动脉。
可以使用自热包,热水瓶,热石 头,手炉等,但要注意过热的物品需要用干毛巾包国,以免烫伤。
对重度失温症患者,人工呼吸可以增加进氧量,促进热量生成。
(3)在复温过程中须防止冰冷血液过快回流到心脏造成的死亡!
在复温的过程中处置不当,反而会造成核心温度实际降低的情况并带来致命的危险。
主要原因是外围血管(腿,胳膊)复温后扩张,将冰冷的,停滞的血液回 流至心脏,引起核心温度的降低,导致死亡。另外,这种血液含有大量醋酸,二氧化碳等,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导致死亡。
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复温外围肢体和大面积的体表,只通过和热糖水、进食、加热颈部,腋窝,鼠蹊部等方法复温核心部位!所以,绝对不可以给失温症患者暖手,暖脚等。并且不要把重度 失温症患者放入极热的环境里。比如前文强调禁止的把重度失温症患者和另一个人光着一起放进一个睡袋里。
(4)失温症与心肺复苏
如果一个人重度失温,他可能显现出所有死亡征兆:身体冰冷,皮肤呈蓝紫色,固定放大的瞳孔,察觉不到脉搏和呼吸,昏迷,对刺激无反应,肌肉僵硬……但他有可能仍然活着,只是进入了类似冬眠的状态(如前文提到过的韦瑟斯的情况),此时通过适当的方法还是有可能把他们救活的。救护者的工作就是为患者复温,并且 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
在重度失温的状态下,心脏非常敏感脆弱,外来的机械刺激(如心肺复苏,搬动及四肢的冰凉血液回流)都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并导致死亡。所以,心肺复苏术(主要是心脏按摩)在相当一部分情况下是被严格禁止的。
在做心肺复苏之前,要确保全面的检查了患者的心率。必需记住的是,重度失温患者的心率可能低至2~3下/分钟,呼吸也可能是30秒一次。在还有心跳的状态下进行心脏按摩会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因此要仔细摸患者的颈动脉持续至少一分钟,来检查是否有极缓慢的心跳。同样要记住的是,此时的心脏跳动虽然极其缓慢,但是其工作效率(指泵血)并不低,外来的心脏按摩只有其效率的20%~30%。而且在身体机能被抑制的状态里(冬眠状态下),即使每分钟只有两三次的 脉搏,就有可能维持身体对血液的需要了。
再次强调!在开始心肺复苏前,必须确认脉搏已经完全消失!以免因心脏按摩造成患者死亡在复温的过程中,当患者确实没有脉搏之后,救护者要做好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准备。人工呼吸。当患者呼吸停止,但身体里气体交换仍然在继续。身体需氧量随身体机能的抑制变得非常低,仅仅使用身体内部存氧就有可能维持生命。但如果呼吸停止,那么就可以开始人工呼吸来增加患者氧气供应。另外,将热气吹进患者的肺部也是一种补充热量的方式。